2)第四百七十章 这个邀约很认真_重生光影年代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不知如何描述音乐,但却记得这个公司一些作品的旋律,于是手舞足蹈“嘭嘭嘭”“咣咣咣”地演示。

  他当然不是把旋律哼给窦惟抄,只是在表明需要什么样的音乐。

  《杀死那个人》中窦惟创作过史诗音乐,塞隆在黄山顶上面对朝阳时致敬《星球大战》,不过TwoStepsFromHell风格的史诗音乐属于现代交响乐,与传统的磅礴交响还是不太一样,说了半天窦惟才终于明白。

  其实这类音乐已经在渐渐兴起,完全是西洋风格,与一部明朝古装的电影显然不协调,两人也都认为不东方化就不伦不类,东方化失败就更加不伦不类。

  两年后张导拍《英雄》,作曲谭盾也做了类似尝试,音乐中大量使用了大鼓,苏长青觉得挺不错。

  严格说是用了太鼓,而且是请日本的太鼓达人演奏的。

  其实中国大鼓原本就叫太鼓,汉唐就已经很流行,日本人一直在证明太鼓是本土乐器而不是从中国引进的,写了不少论文,可谁特么会相信。

  其实中日韩这方面的争论很多余,就像东亚人不太分的清欧洲的民族、文化差异,欧美人也分不清东亚的,而且也不在乎,这种抢着往脸上贴金的事也就是关起门来自己爽。

  苏长青曾经听一个学者说过,她在摩洛哥时去澡堂洗澡,当地人说:“中国人不用交钱。”

  至于为什么中国人不用交钱,可能是因为在当地属于珍稀物种吧。

  学者很好奇就问一个老太太,怎么会知道她是中国人,而不是日本人、韩国人或者越南、泰国人?老太太回答说,在他们看来,东方人都是中国人。

  你说这是何苦来哉。

  总之太鼓很有东方韵味,擂起来震天动地躁得很,窦惟深孚期望,弄出来的效果的确不错,谁听了都说好。

  东方宁华指着塞隆:“这个女孩一定很喜欢你。”

  苏长青嗤之以鼻:“这是在表演,我们演的是恋人,你说话怎么像第一次看电影。”

  东方宁华呵呵:“你最后一句话是攻击我,说明我说对了。”

  “说对了又如何,我选择的演员喜欢我不奇怪,选个与导演合不来的演员,那才真奇怪了。”

  “我从小就练习察言观色揣摩人心,不会看错的,你也明白我说的什么意思。”

  表演出来的爱意与自然流露当然有区别,但好演员能够以假乱真。

  这种话题太不正经,苏长青不接这个茬了。

  东方宁华又谈起了丁嘉洛,说两人在米国留学时是同学,而且还曾经一同租房子同住。

  这个苏长青真的不知道,也挺意外:“嘉洛从来没有提过,没想到你们居然是同学。”

  不但是同学,还一起租住,关系应该是不错的,不过后来数次聚会却看不出来。

  “我们回国前约好了不提留学的事了,”东方宁华微笑着说:“不过关系一直保持着,她这人一直很能折腾,现在拜入您的麾下,成了四维投资公司的经理。”

  为什么约好了不提留学的事,苏长青没多问,也不感兴趣,笑着说:“我和嘉洛早几年就合作过,她是个颇具眼光的投资人。”

  先说塞隆,接着提起丁嘉洛投身四维,苏长青一时有点搞不明白东方宁华想表达什么。

  时间已经到了中午,她的生活秘书做好了饭菜,于是移步餐厅边吃边聊。

  然而东方宁华话题很杂,东一下西一下并没有规律,时不时吃饭中还出神,好久不说话。

  苏长青干脆直奔主题,问她资金从横山退出后,有什么打算。

  东方宁华对这个话题似乎也不感兴趣,摇摇头:“暂时没打算。”

  苏长青一头雾水,难道判断错了,猫已经不吃腥了?

  东方宁华又问苏长青能在北京待多久,眼神有些奇怪。

  因为影片当时还没制作完,苏长青说第二天就回平湖。

  “这两天我也没空,这样吧,等你下次回北京,咱们再一起去吃点心喝茶。”

  不是谈后续投资的事,真的只是吃点心喝茶?

  看来这个邀约很认真,苏长青真有点好奇了。

  十二月十二日《航线》制作完成,大陆和北美都开始宣传,准备十二天后公映。

  想起东方宁华之约,苏长青打了电话:“我回北京了。”

  请收藏:https://m.zpxs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