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71章 尾声_公务员笔记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只有王晓方知道他是不是在撒谎;他看见黄小明正在书房里奋笔疾书,只有王晓方知道他正在写什么;他看见欧贝贝在综合二处谈笑风生,只有王晓方知道她内心深处的痛苦;他看见朱大伟拎着包毕恭毕敬地给刘一鹤开车门,只有王晓方知道他的政治抱负。

  就要与这些老朋友分手了,王晓方难免有些伤感。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他不喜欢这句话,他一向将创作看作心灵之旅,他觉得自己在《公务员笔记》中逗留得够久了,之所以久久不愿意离开综合二处,是因为他对每个人物的命运都有一种负罪感。当然现实中的每个人都是从原罪出发的,综合二处的每个人也不例外,王晓方的负罪感也来自这种原罪,他认为一个人没有负罪感是不可能认清自己的,人只有有了负罪感才能自新。正如十字架的木头来自伊甸园里的那棵禁果树,《公务员笔记》中的全部人物也来自王晓方由原罪出发的负罪感。作家的负罪感是灵感之源。灵感一定是瞬间产生的,犹如往水平如镜的河面掷一块石头,心灵的河面被打碎了,但它反映的景象与大自然中的河面反映的景象完全不同,因为心灵的河面再也恢复不了原状。

  《公务员笔记》收笔了,但它并不是提笔前王晓方脑海中的景象,道理很简单,尽管心灵之源是个“点”,但这个“点”却无处不在,王晓方也无法把握圆周的范围,他只是在梦中试图穿过圆球的人,尽管他醒了,他也无法断定到底穿没穿过球体,亦或永远没有到达。但是有一点他是可以肯定的,接下来的旅程该交给刘英武了,他怀着无比复杂的心情拨通了刘英武的电话,并且不谦虚地说:“老兄,博尔赫斯借助他笔下的赫伯特.奎因说:‘在文学所能提供的种种幸福感之间,最高级的是创新。由于不是人人都能得到这种幸福感,许多人只能满足于模仿。’不瞒你说,我刚刚写完《公务员笔记》,现在心里充满了这种幸福感。”刘英武详细听了王晓方对《公务员笔记》的创作感悟,兴奋地说:“晓方,我从你的幸福感中体味到了你内心世界的孤独,而孤独恰恰是一个作家最有价值的品质。亚里斯多德说,叙事的虚构是更高的真实。我现在迫切想看你的稿子,赶紧用E-MAIL把稿子发到我的邮箱里。”

  王晓方挂断电话诡谲地一笑,他打开电脑,登陆自己的邮箱,然后将《公务员笔记》添加为附件,意犹未尽地在“正文”敲了下面几句话:“英武兄,《公务员笔记》是一次精神实验,是一张叙事拼贴画,是一次语言的乌托邦,是一次心灵的审美之旅。我对此书充满期待!祝好!”打到这儿,他又反复看了两遍,然后心情释然地按下鼠标,点击了“发送”。

  二零零九年三月二十八日十七点二十六分于沈阳

  请收藏:https://m.zpxs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