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356章 工业化_挽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是王朝走向衰败时最先受害的群体。

  如果能够将北方的流民都安顿下来,黄立极倒也不用再发愁,当交通设施、水利工程等基础设施减少投入时,那些以工代赈的工人们再次变成地方上的流民了。在挽回国运,让社会重新稳定下来的问题上,黄立极倒是同崇祯保持着同一意见的。

  不过他很快又向崇祯询问道:“臣是支持陛下扶持工商业的主张的,可这和陛下写《论人民的权利和义务》一文,又有什么关联呢?臣以为,扶持工商业,并不需要去动摇夫子所建立的伦理纲常之序啊。”

  朱由检再次陷入了漫长的思考,之后他才斟词酌句的说道:“农业的生产方式决定了,一块土地的产出是有其上限的,而投入也同样是有着上限的,超过投入的上限是不可能有所回报的。

  但工业的生产方式却并非如此,只要有足够的原料和销售市场,不管你投入多少资本,都能够获得同样的回报。这也就意味着,过去传说中的富可敌国、富可敌城的豪富,今后将会大量的出现。甚至于今后有人拥有的财富超过皇室,朕也不感到奇怪。

  农业生产的时代,哪怕是并州连郡的大地主,他所能够动员起来的人力和资源,也是无法和朝廷手中握有的资源和人力相比的。

  但是在工业发展的时代,大工厂主能够动员起来的人力和资源,未必会弱于一个小国。一个后金都已经让我大明如此焦头烂额了,若是国内有那么十来个类似于后金的势力,朝廷又要拿什么去对付他们?”

  黄立极听的顿时一愣,不待他说些什么,朱由检又接着说道:“在新的生产方式兴起之后,过去那种鼓吹人身依附关系的学说自然是要被淘汰的,否则我们就是在给自己挖掘墓穴。

  工业生产虽然能够创造极大的财富,但是工厂主和工人并不是一伙的。虽然有些人还在试图用地主和佃户的关系,来套用工厂主和工人之间的关系,试图建立起工人对工厂主的人身依附关系。

  但两者之间是有着本质的区别的,首先土地是不可消灭也不能凭空产生的生产资料,它只能供人去占有。佃户必须依附在土地之上才能生存,所以佃户和地主之间的人身依附关系是一种自然形成的纽带。

  但是工人并不依附于某个特定的工厂才能生存,只要有足够的资本任何人都能建立一个工厂。工人可以在这个工厂打工,也可以去其他工厂工作。工人和工厂主之间并没有人身依附的必要性。

  朝廷要鼓励工人在各工厂之间的自由流动,如此才能削弱工厂主对于工人的控制权。也只有让工人们意识到,他们应当是自由而独立的个体,才会让工人们去反抗工厂主的压迫和剥削,朝廷才能控制住这个新兴的市民阶层。

  如何让工人们觉醒而反抗工厂主,朕以为首先就是要让工人们了解,他们拥有什么样的权利,和如何从国家那里获得保护自己的权利。这就是朕写这篇文章的初衷…”

  在崇祯略有些牵强的解释下,黄立极在表面上终于还是点头相信了皇帝的解释。

  但是在他离开西苑精舍的时候,脑子里还是有些昏昏沉沉,总感觉有些地方似乎不那么对头。不过很快他就将这种感觉抛之脑后了,起码皇帝没有起什么打击豪强,抑制兼并的心思,这对于他来说已经是足够了。至于今后有什么麻烦,还是留给后一任首辅去处理吧。

  请收藏:https://m.zpxs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