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798章 京华烟云八_挽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北面的山西、陕西商人向草原和后金走私铁器,而南方沿海商人则向南洋地区走私铁器。

  大明国内真的已经不需要钢铁了吗?自然并非如此,在某些偏远的山区,许多农户家中甚至连一把铁制农具都没有。从农业时代向工业时代的跃进,自然就必须要打破农业社会消费市场的上限,从而促成资本向工商业的持续转移。

  面对这样的局面,来自于后世的苏长青自然就制定出了三条对策。第一是实施土地改革,在耕地总量不变的状况下进行土地再分配,从而提高自耕农的比例,扩大国内消费市场;第二便是大力推动对外贸易,为大明的工商业获取新的消费市场、原料产地和资本来源;第三便是实施以国家为主导的基础设施建设,从而扩大市场需求。

  这三条对策本就是经过了历史验证的,因此在实施之后自然是赢得了显著的效果。当然,和历史上第一个完成工业革命的英国人不同,由于航海事业上的落后及自然灾害的接连发生,崇祯并没有选择纺织品作为推动大明工业化的主要商品,而是选择了钢铁冶炼制造业。

  依托于铁路建设、机械制造和造船业的需求,由崇祯元年开始组建和投入建设的大明各钢铁厂,到了崇祯十三年已经成为了过去那些旧铁场无法想象的庞然大物。光是一个唐山钢铁生产基地出产的铁产量,就已经是过去大明年产铁总数的一倍有余。而崇祯十三年的大明年产钢铁数量也已经超过了80万吨,开始逼近年产百万吨生铁的一个冶铁业的里程碑数值了。而此时整个欧洲的生铁产量,也不过才10万吨上下而已。

  如果说崔呈秀等一班北方士绅一开始投资钢铁业等新兴工商业时,主要目的还是在于向刚刚登基的皇帝输诚示好,并不认为他们的投资会重要过自己手中的土地的话。那么到了今日,这些投资于新兴工商业的北方士绅们,对于这些投资的重视已经超过了他们对于土地的渴求。

  这么说吧,仅仅在五、六年前,这些北方士绅如果家中遇到了临时性的大笔支出,他们大都会首先选择抵押或出卖手中的各种股份,迫不得已之下才会动出售土地的念头。毕竟一直以来,士绅们都已经默认,土地才是一个家族的根本,一个家族的衰落,往往就是从出售土地开始的。

  但是随着新兴工商业所带来的远高于土地收益的回报率,及受自然灾害影响较小的稳定性,使得这些投资于新兴工商业的士绅们终于改变了观念,开始将对于新兴工商业的投资放在了土地之上。

  而去年和今年连续的北方大旱,更是让北方士绅们加速扭转了自己的价值观。在今年北方大旱的基础上,市场上土地出售的数量远远高于往年,但是各种前景较好

  请收藏:https://m.zpxs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