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74章 咋想的?_我在西伯利亚打地鼠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的文盲,在海参崴工厂里也有出头之日。

  再过十年,等这一批孩子们长大之后,虽然文盲依然可以在海参崴工厂找到工作,但如果想找一份工作轻松,挣钱多,世俗意义上的好工作,那么就必须具备一定程度的文化水平。

  乔治现在还没资格挑挑拣拣,不管什么样的歪瓜裂枣,只要愿意移民海参崴,乔治都要。

  但如果违反海参崴的法律,那么不管是来自欧洲的移民,还是来自清帝国的移民,海参崴官方都会严肃处理,不留任何情面。

  “符拉迪沃斯托克的法律是否有些过于严苛?”海参崴的法律严厉到,连科尔夫都认为已经到了严苛的程度。

  “不是符拉迪沃斯托克的法律过于严苛,而是帝国的法律过于宽松,在俄罗斯帝国,只要你和我这样的人才有资格不劳而获。”乔治不留情面,狠起来连自己都骂。

  “我们的工作比任何人都繁忙,责任比任何人都重大,怎么能是不劳而获呢?”科尔夫不同意乔治的说法。

  “得了吧,这话你跟我说说也就罢了,千万不要出去说,否则容易挨打。”乔治确实是说错了,他和科尔夫也不是不劳而获,最多是付出和收获不成正比。

  单纯从工作量来说,乔治的工作量,还没有海参崴工厂里的工人繁重。

  但这绝不是消极怠工的理由。

  想挣更高的薪水,就努力提高自己的技术水平,海参崴机械厂根据熟练度不同,将工人薪水划分为12个等级,从最低的每天仅10戈比,到最高的每天1个卢布,想挣多少钱,凭本事说话。

  目前海参崴还没有能挣到1卢布日薪的工人。

  伊戈尔现在已经不是工人了,去年伊戈尔仅培训费,就领了1500卢布。

  这还没算伊戈尔原本的薪水呢。

  对于海参崴工厂的工人来说,想挣更多钱最好的办法是提升技术水平,当技术水平达到一定程度后,哪怕辞职创业,海参崴官方不仅不阻拦,反而会给与贷款和税收上的一些优惠政策进行扶持。

  如果学法国工人动不动就暴动。

  那不好意思了,西伯利亚矿洞在等你。

  “我最近接到圣彼得堡的电报,圣彼得堡希望我们能对某些特殊客人,进行适当照顾。”科尔夫向乔治提出这个问题是有原因的。

  “什么意思?”乔治不太明白,有话直说,不用拐弯抹角。

  随着科尔夫的解释,乔治才知道事情的原委。

  去年冬天之前抵达海参崴的那一批囚犯,其中有一位,是圣彼得堡某位官员的亲戚。

  这些囚犯在抵达海参崴之后音讯全无,圣彼得堡来电询问后才得知,仅去年一个冬天,海参崴病死的犯人就超过80%。

  “这么高?”乔治的惊讶还真不是装出来的,这些事是米哈伊尔负责的。

  “虽然符拉迪沃斯托克气候严寒,

  请收藏:https://m.zpxs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