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四百五十一章 考试辟谣_大宋超级学霸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三十几名皇族子弟纷纷上前交卷,施礼退下,大多数人都满脸沮丧,实在考得太糟糕。

  赵祯浏览一下,除了赵仲针外,居然没有一个人做完,而且绝大部分考生都只做完一半,而且写得不知所云,令赵祯暗暗摇头。

  他从中抽出了琅琊王赵文恽的卷子,对几名教授笑道:“这两份卷子我来看,其余卷子烦请几位批阅一下。”

  几名教授分了卷子,认真批阅起来。

  赵祯先看了看赵文恽的卷子,他对赵文恽很熟悉,他一直觉得赵文恽的字写得不错,但还没有和同龄人对比过。

  他把赵文恽和赵仲针的一字放在一起,就明显感觉不一样了,赵文恽的字很秀气,笔画圆润,略显轻柔,就仿佛江南水乡般的柔美。

  而赵仲针字里行间之间却显得雄奇大气,十分硬朗果断,没有丝毫拖泥带水的感觉,很有一种北方雄伟大山般的气势。

  赵祯暗暗叹了口气,看字如看人,赵仲针给他那种英武果断的感觉并不是装出来的,而是他真真实实的性格。

  尽管他感情上更喜欢赵文恽,但将来的大宋皇帝需要汉武帝那样雄才大略的君主,而不是小女人一样容易被人控制的君王,在这一点上,赵文恽明显差得太远。

  赵祯又看了看赵文恽的对策,只写了一半不到,列出了几个问题,冗兵沉重,财力开支太大,都是自己给他讲过的内容,基本上没有自己的见解,而且浮于表面,内容不深刻,更没有解决之道,令赵祯十分失望。

  赵祯便将赵文恽的卷子放在一边,又仔细看赵仲针的试卷。

  赵仲针写宋辽之战,说宋军胜则战果不显,败则一溃千里,虽胜多负少,但最终财力物资以及兵员损耗却远远大于辽国,原因是宋军追击力量太弱,辽军败则全身而退,宋军追之不及,战果稀薄,但究其根源,还是失去幽州的战略恶果,导致平原作战,辽军铁骑随时可席卷南下,宋军无艰可守。

  赵仲针又写到了宋夏之战,指西夏是被辽国扶植,目的是为断大宋河西之望,辽夏呈犄角之势,俨如吴蜀联盟对魏,西夏军事危机,辽军必陈兵南下,若幽州危急,西夏必出兵陕西路,使大宋东西两端难顾。

  看到这里,赵祯赞叹不已,赵仲针很有大局观,看得深透,不过他也有点奇怪,赵宗实可没有这么高的水准,赵仲针又是从哪里知晓?

  想到这,他对自己身后的宦官吩咐两句,宦官快步下去了。

  赵祯进了内堂坐下,不多时,赵仲针匆匆赶来,跪下行礼,“孙儿拜见皇祖父!”

  赵祯摆摆手,笑眯眯道:“起身说话!”

  “孙儿遵命!”

  赵仲针站起身,垂手站在一旁。

  赵祯又指指文章笑问道:“这篇对策写得很好,朕想听你说说,先具体谈一谈你的军制变法。”

  “回禀

  请收藏:https://m.zpxs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