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六百三十四章 出人意料_大宋超级学霸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改革,实际上是有很深的政治意图。

  大宋科举名义上是给贫寒子弟一个上升机会,但实际上,每次科举考上进士,基本上都是名门子弟,而且一个家族子弟一连串地考上,科举上是公平的,但在教育资源上却不公平,名门子弟占据了最优质的教育资源,他们的子弟当然要比寒门子弟占很大的优势。

  王安石便想在教育资源上进行改革,加强扩大官学,太学生毕业后进入官场,逐渐缩减科举取士人数。

  历史上,王安石的教育改革还是比较成功的,但也是教育改革上,王安石遭遇到了最大的名声危机,所有学生使用的儒家经典,都必须采用他的注释,实际上是夺取了儒家思想的解释权,把自己提拔到和董仲舒、朱熹等人并列的位子。

  正是这件事使他遭到了来自各方面的强烈抨击,试想大宋的文人怎么能允许王安石独占儒家的解释权,王安石的名声由此被败坏,没过几年便郁郁而终。

  王安石在草案中还没有提到教科书的问题,范宁没有急于表态,他又看第二份裁减冗官的草案。

  目前大宋三冗,冗官、冗兵、冗费,冗兵解决得最好,有大量资源安置退役士兵,裁减厢军,推广民兵法,置换劳役法。

  冗费也解决得不错,除了盐铁被官府牢牢控制外,酒、糖、茶、香料、采矿都渐渐放开,但也不是完全放开,而是将从前官府和少部分商人获利的模式,改成了官府和大多数商人获利的模式,实际上官府的利益并没有减少,而是少部分人的利益被摊薄了。

  问题最大的还是冗官,大宋的官员实在太多,权贵子弟要照顾,高官子女要给门荫,太学毕业生要安置,皇族子弟的爵位,更不用说每三年一次的六七百名进士。

  大宋财政,除了军费外,第二大头就是官员们的各种俸禄福利,偏偏大宋官员的工资很高,多年来。使朝廷一直不堪重负,只是最近十几年,随着海外财源的扩大,加上这两年大力裁减军队,朝廷财政才开始宽裕一点。

  范宁拿着两份草案,沉吟片刻问道:“太后有看过这两份草案吗”

  请收藏:https://m.zpxs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