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三百章 父债子还_琉璃满京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的职责,是及时查出皇室宗亲是否犯错,及时上报宗室,便已尽到职责了。”

  皇帝说着摆了摆手,“既然此案已审理清楚,那就尽快就结案吧。阁部拟个章程,对相关官员渎职拿个处置意见。好了,没别的事就退下吧。”

  五人告退。

  这趟进宫还算成功,把襄亲王妃那个大麻烦甩出去了。

  另有不如意的地方,是皇帝没对他们这些监管不力的人给出处罚意见。

  这事儿还真挺难办,章程是他们自己写,量刑处罚也由他们自己来定。处罚的太轻,也许皇帝认为他们认错态度不深刻,给他们再加深一些印象就糟了。

  可若是让他们重重地处罚自己,万一皇帝没这个意思,那他们可就是犯傻了,着实有些不甘心的。

  出得皇宫,曹以哲一身轻松,冲着几位阁老拱手告辞:“几位相爷慢走,下官这就回去和刑部官员商议结案事宜,就此别过。”

  结案嘛,比审案可省事多了。无非就是依据朝廷律法,按照罪犯主从、所犯罪行轻重,给涉案犯官量刑定罪。

  有律可查的事,简单得很,早办完早了事。

  何守礼几人没心情和曹以哲客气,“曹大人慢走。”

  四人心情不佳的回到阁部,细细筛查和吏部相关的官员去了。

  皇帝那里,待到何守礼等人出门,皇帝才再次拿起卷宗,抽出和襄亲王妃有关的那一份,仔细看过,吩咐孙从山道:“让刘庆祥走一趟襄郡王府,把这个给襄亲王妃送过去……”

  刘庆祥就是孙从山的徒弟,人们都叫小刘公公的,很是机灵,但该沉稳的时候却也是齁的住的。

  接到孙从山的吩咐,小刘公公一点儿不敢怠慢,大冬天的,捧着那叠卷宗出宫,上了马车直奔襄郡王府。

  估计皇帝早料到这趟差事不好办,所以才选了机灵的小刘公公。他临出来时,师傅孙从山把皇帝的意思详细告知刘庆祥。

  虽然准备工作已经做的很好了,但面对襄亲王妃的时候,还是让小刘公公颇觉为难。

  这也亏的皇城大总管的师傅交代的清楚,否则,这趟差事他还真不知该如何办才好?

  吏部犯官黄征和于东阳的口供已经很清楚了,小刘公公奉上那份口供之后,襄亲王妃连看都没看一眼,直接丢在一旁的桌案上,就开始了一动不动垂目不语。

  另一旁的襄郡王被[笔趣岛]母妃的举动吓得胆战心惊,却又不敢多话。

  小刘公公见这位王妃态度如此强硬,不禁啧舌惊叹。

  如此大罪,口供清楚、证据确凿,这若遇到别家,只怕早就连滚带爬的请罪讨饶了。

  哪会像这位,一副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样子,这是笃定没人敢把她怎样吧?

  既然襄亲王妃自己不看卷宗,就只能小刘公公自己给她讲述了:“今有吏部官员卖官案,案犯于东阳和黄征供述……”

  襄亲王妃依然是那副低敛双眉的沉默样子,一句话不肯说。

  一直到小刘公公把襄亲王妃涉案情节分说完毕,襄亲王妃的神情也没一点松动的迹象。

  小刘公公手中拂尘一甩,先对襄亲王妃恭了恭身,然后转向几乎要哭出来的襄郡王:“郡王爷,皇上的意思,王妃娘娘年纪轻轻就失去丈夫,虽然做错了事,却也不好太过苛责。”

  襄郡王神情一松,还好,这是皇伯父愿意体谅母妃,放过母妃这次了。

  岂知刘公公继续说道:“有道是,父债子还。王妃娘娘含辛茹苦抚养郡王爷长大成人,如今母亲做错了事,自然应由儿子承担罪责。”

  襄郡王立即傻眼,随即,额头的汗就流下来。

  请收藏:https://m.zpxs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