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五百一十七章 年后吗?_琉璃满京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了银子,那无异于给天下工匠和百姓买下了这份手艺。只要朝廷的马车一经使用轴承,用不了多长时间,全天下相关的工匠,都能把这份技术搞到手。

  刘务怎么想都觉得自己是个冤大头。

  再看曲江这位同僚,不知清韵斋给他灌了什么迷魂汤,竟糊涂至此。

  “哦,清韵斋的东家夏氏,听说是个有本事的。他提出连续投料生产玻璃,应该做得差不多了吧?”刘务问道,不是因为他对这个感兴趣,而是为了给曲江一个当头棒喝,让他好好想清楚,夏氏没那么玄乎。

  当时,连续投料玻璃技术吵的挺凶,还把皇商关家给绕了进来。

  可后来如何了?雷声大雨点小,直到现在,不但连个影子都没有,朝廷还得分一部分乌金石给他们消耗。

  曲江哪里有被当头棒喝的自觉?他那是满意的不得了,连连点头:“快了,就快了。抓紧时间的话,大概年后就能进行最后一次试运行。”

  试运行什么的,是刘务没听过的词,但他明白这是什么意思,不由诧异道:“年后?年后就可以用这种技术制作玻璃,让玻璃产出量剧增、价格大大降低?”

  “是啊。”曲江得意的点头,自豪啊。

  刘务瞪着他,半天没说出话来。

  清韵斋和玻璃是这两年京城的热门话题,即使玻璃在各家大族使用之后,已经失去了最初的那种震撼。但作为一个独家、且很赚银子的生意,却依然受到广泛关注。

  这种神物,二十两银子一块,已经是极低的价格。可笑清韵斋那夏氏,居然敢提出研制一种连续投料技术,产出玻璃的价格会更低,能让寻常老百姓也用得起。

  这在很多人眼中就是在说胡话了。

  可现在曲江却说,号称能大幅度增加产量的玻璃新技术,居然有望成功,而且会很快。

  刘务生怕自己听错了,追问一句:“真的吗?同样用工、同样时间,能产出很多?而且时间就在年后?”

  “是啊,就是年后,只要有足够的原料供应,产出量会很惊人,且费用也能大幅度降低。”曲江说道。费用减少不单单是时间和用工上的,还有燃料的节省。

  无论木材还是乌金石的消耗,都是一笔不小的支出。连续池窑技术,不但能增加池窑的使用效率,还能大幅度减少燃料消耗,成本何止少了一大块?

  在这件事上,曲江异常有成就感。这事儿是由夏氏提议,但真正的实施主力却是将作监的工匠。此事一旦成功,这项技术的研制会以将作监冠名。

  没想到啊,他一个寻常官员掌管的将作监,居然也有名垂青史的机会。

  刘务把曲江上上下下打量了好几个来回,他相信这货没有虚言,那连续投料玻璃技术,估计年后真的能成。他也不是胳膊肘朝外拐,会帮清韵斋骗朝廷银子。

  但他依然觉得这货不靠谱,看那满眼的星星,估计早就忘了他是朝廷的三品大员,而以工匠自居了。

  不过,玻璃技术是将作监派工匠研制的,若真能成,能惠及天下百姓,就是能载入史册的功绩。

  听说另两家作坊也在做这个开发,知道清韵斋不日就将成功,不知他们会作何感想?

  唉,会很沮丧的吧?

  既然打击不到曲江,刘务也认了,继续谈正事:“这个事儿嘛,我觉着去清韵斋商谈此事,还是多找几个内行工匠比较好。懂行的人多些,对轴承和四轮马车的真正运转状况,也能给出更加公允的评判。曲大人以为如何。”

  请收藏:https://m.zpxs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