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四百九十七章 当头一棒_城姬三国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多么夸张,而对于外来的考生来说,这可是了解楚国技艺的机会,使命感与成本都更大,故而来得都是更有把握之人。

  整个楚国今年首批试点三十所大学,共计可招生万人——相对于现代大学来说,规模小得有些山寨感,不过……毕竟现在只是起步阶段。

  然而整个楚国,本土就有三万八千多人参与学考!

  其他各方诸侯,仅魏国就来了三百多人,算上其他汉廷诸侯辖下,以及辽东、交州学子,一共近五百人,这些还只是官面上派来的,至于私下里独自来到楚国的,也有上千人。

  一千五百人不出意外的话,录取率应该在千人以上,倒不是楚国朝廷给了他们什么优待,而是……毕竟没有些把握的话,也不会大老远过来,还要跨境登记、验明身份才能参加学考!

  唯一有优待的,是亶州、夷州总督府特遣的几十人,以及五溪部、山越部的几十人。

  这些年夷州、亶州也给金陵和会稽的各个县学送了不少孩子,这些孩子都可谓是“经历巨变”——儿时还在新石器时代,而少年时就要学习铁器时代的知识,争取在青年时就要掌握真气时代的技艺,再回到家乡进行建设!

  夷州、亶州也一直在已经归心的群体中,择选聪颖机智之人,送到楚国本土进行教育。

  五溪人和山越人的城居、乡居比例不断提升,现在已经超过八成,留在山林中的已经很少,并且持续减少,不过……识字率、和掌握的工艺水平,依旧过于落后。

  真的要比的话,这些在数年前,还处于新石器时代的蒙童,怎么可能是对手?现在基本将能读写汉字,并且脑子活泛一些的,都已经叫来……

  当下也不是讲公平的时候,尽可能的增加并均衡各地发展速度,才是楚国的目的。

  不均衡的发展,将埋下巨大隐患,甚至令城市化的进度倒退。

  为了更好的促进融合,这共计上百名特殊考生,基本必然会入学——所考的也都是当地所需要的专业,并且……不需要特地签订协议也明白,毕业后他们必定要回到家乡建设中,否则怕是要被嫌弃。

  至于其他偏僻之地,也会陆续纳入扶持计划,不过……现在毕竟才一千多万人口,并没有每个“角落”都有人聚居,在边边角角的基本就是之前对汉文化,都接受极少的山越和五溪人。

  直接在其中遴选菁英,教导楚学,也算是极佳的同化手段。

  这样算下来的话,楚国本土的三万八千考生,录取率在四分之一左右……

  不过考虑到各大学也在完善中,并且还是五年制,算上未来将新开设的大学,五年后在校总学员,将达到七万至十万人。

  以“真气时代”的生产力而言,楚国的识字率、读写率偏低,但是以汉末而论,楚国的“扫盲”已经堪

  请收藏:https://m.zpxs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