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99|第 199 章_穿到古代当名士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重臣,当如何稳定物价?”

  事情不落到自己身上的时候,他们还有心挑剔文笔、故事不够生动,隔岸观火般看人为此事为难。但一念转到自己身上,可就没有了之前那般轻松的心态,只一思及此,便不觉眉头紧皱。

  ——之前只想着将种嘉禾法传遍中国,就能使天下粮仓丰实,百姓安居乐业,如今被宋大人笔下故事提点,才意识到这繁华背后也有危机。

  《魏郑公谏录》曰:居安忘危,处治忘乱,不能长久。

  安史之乱,靖康之耻,哪个不是烈火烹油的繁华盛世之中忽然暴发的离乱?

  翰林、户部诸人一方为储相、一方主农政,于此事都是切切相关,不觉顺着他的说法思考下去,忧心起了来年若谷价大跌,该如何维护种田人家的生计。

  两位御史不专民政,却是看着他那篇短文感叹道:“宋兄忧国忧民之心,于斯可见。方才见这文章,听君一语,才知丰年亦有可忧之处,直如醍醐灌顶。惜乎这文章前半篇意思深长,后半篇倒有些落入俗套。若只将前面谷贱伤农之笔独立成篇,却好是一部讽喻劝世的佳作。”

  是的,前半部是选入语文课本的名篇改编,后半部是他给府里公平仓打的硬广,高下自然有区别。

  但宋时脸上全然不见愧色,坦坦荡荡地说:“我亦是为劝百姓而作此文,结尾处文气丕变,亦是无可奈何之事。”

  这样好的文章,若只作成一部劝农的杂剧倒可惜了,应该作一篇劝官府朝廷爱惜百姓的杂剧,方对得起他开篇立意与深情致致的文笔。

  宋时叹道:“宁兄、傅兄所言极有道理,不过我于实学留心较多,不通曲词,来日还要请人改写。到时候再仔细商议,将这文章悯农之意贯通到杂剧中吧。”

  剧本要是写得好,悲剧也不要紧啊!反正搬演结束之后,他还能直接原班人马上去打广告么。

  宋时按着那本剧本,求贤若渴地望向两位御史:“却不知吾兄可有熟识的名家,能改好这个故事?”

  他以前写的都是恋爱剧本,其中还有他跟桓凌友情客串的,为了两人精英大臣的形象,不太好在朝中请人写稿。不过如今这本戏立意又高,内容更是和谐到能直接发晋江文献网上,就是把这搞子寄到京里,请杂剧大师改写也没问题!

  他切切看着眼前两位御史,眼中一片真诚,要以真心换真人。

  有!

  宁御史回握住他的手,同样激情地说:“宋兄便不提,我们也要替你推荐佳人。你可听说过《玉葫记》?作这本剧的,便是一位振郎署文学之风,户部有名的少年才子徐贤。”

  户部才子?

  户部何员外等人听着自家官署被点名,也惊醒过来,看向宋时。两位御史便把宋时要请人改编杂剧之事又说了一遍,又问他们:“我二人都以为

  请收藏:https://m.zpxs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