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25章 朝天阙_手眼通天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一位武侯,故而以他为首,让他站在了最前端。

  站在他下首的那些将领,无不身经百战,功勋赫赫,很多人都已发华鬓白,依然没能封侯,反倒是年纪轻轻的任真,轻易排到他们前面。

  既得面对文臣诘难,又要遭受武将嫉妒,这个位置太显眼,无疑是风口浪尖。

  这时候,任真目不斜视,平静地盯着面前的石砖,心里已有分寸。他深知,这是暴风雨来临前的宁静。

  女帝的话音在大殿里响起,“众卿可有本奏?”

  此言一出,朝班里立即有人回应。

  “臣有本奏!”

  “臣有本奏!”

  “臣有本奏!”

  ……

  任真侧首去看时,竟是七八人同时出列。

  “我滴个乖乖,第一次来上朝,居然就赶上这么大的热闹!”

  他暗暗感慨着,目光扫过出列的这些大臣,发现他们互相对视,都神色诧异。

  “看情形,他们似乎并非联名上奏,只是凑巧同时开口,或许说的未必是同一件事。”

  他正这样想着,只听女帝说道:“司马翼,你先说吧。”

  司马翼向前一步,朗然说道:“陛下前日降旨,拜夏侯淳为平南大都督,臣认为此举不妥,恳请陛下收回成命!”

  话音刚落,就见数人附和道:“臣附议。”

  任真目光一颤,心道:“区区兵部侍郎,就敢直言犯谏,这些臣子的胆量真大,难怪主帅人选迟迟定不下来。”

  女帝神态平和,似乎并不意外,问道:“有何不妥?”

  司马翼沉声答道:“禀陛下,夏侯淳曾修行于真武山。兵家门派已公然反叛,您虽然仁德,不愿将他牵连在内,但他终究出身不正,绝不能再率军出征,把北唐兴亡押在这种人身上!”

  武将队列里,夏侯淳听到这番话,气得脸色铁青,却没有立即出列争执,静候女帝表态。

  女帝淡淡一笑,“你们反对的理由,是夏侯淳出自兵家,对吧?”

  司马翼点头称是。

  说到底,还是学派之争。

  女帝也没有反驳,而是问道:“那你举荐谁挂帅出征?”

  关于这个问题,朝堂上已激辩过无数次,司马翼显然感到疲倦,答道:“臣持旧议,举荐兵部尚书袁大人。”

  他的话刚说完,立即有人出班反对,“臣认为,赋闲的封万里更合适。”

  然后,两拨人就又开始吵起来。

  任真旁观着,对这两方的立场心知肚明。

  封万里平定东吴叛乱有功,算是本朝第一位儒将。作为儒家五先生,他不仅出身很正,更是东林党的党首,牵连着无数人的利益纠葛。

  相对应地,袁崇焕在桃山修行过,是西陵党的主心骨,又跟袁家的利益捆绑在一起,必须得跟封万里争下去,才能捍卫兵部尚书的权威。

  说到底,还是东西两党之争。

  开年时,女帝曾使出雷霆手段,震慑湘北和东吴两地的豪绅集团,试图强行平息党争。连董仲舒也亲自出面,登桃山惩罚赵千秋。

  然而,任真采取一系列举动,打破了他们的全盘计划。

  漕粮纵火案还在其次,最棘手之处在于,东西两党的争斗矛头,已不止局限于农商,而是牵涉到儒家的根本。

  上次斜谷会战爆发,儒圣和大先生的矛盾挑明,儒家陷入二圣内斗。封万里当时护送老师离开,选择支持儒圣,这也成了东林党的立场。

  西陵党恰好相反。儒圣罢免赵千秋的院长职位,惩罚西陵书院,引发西陵党的不满。他们果断站在文圣一系,充当大先生颜渊的助力。

  如今,东西党争愈演愈烈,其根源已落在儒家二圣身上。女帝就算再想平党争,也已无力插手。

  这双方,都不能轻易得罪。

  内忧外患,这也是她明知战事吃紧,依然迟迟没有派主力出征的原因。

  她很清楚,不只是主帅人选,今天还有更多麻烦,会将这朝堂搅成一锅粥。

  所以,她才特意把任真喊来。

  请收藏:https://m.zpxs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