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百四十三章 决战前奏_战国野心家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外,稳扎稳打争取三年灭齐。

  大胜小胜的关键,已经不在墨家主力这边,而是在做疑兵的陈、苦县等地的那些部队那里。

  一旦韩军由北上会和的意图,就需要在那里做疑兵的部队至少坚守一天的时间,为主力会战争取足够的时间。

  只要一天时间便足够,因为大军一旦出动留给适的时间也不多。

  在苦县、陈等地的部队收拢的话约有八千野战部队,在内线作战就算可以补充一部分二线守备的兵卒,数量也不会太多。

  商丘之南并非筑垒区,这就需要这些部队用最顽强的精神,接近可能拖住阳夏的韩军。

  ァ新ヤ~⑧~1~中文網ωωω.χ~⒏~1zщ.còм

  适思考着柘城这个地方,也就是许多年前宋襄公扬名仁义无双之地,只怕这里才是整个战场上最为残酷的地方。

  不过事已至此,他也不能再犹豫。

  于是下令,一个步兵师以及三千骑兵出右路,快速解戴城之围,解围后迅速南下承匡,留下两个旅的步兵加强承匡的防御,剩余部队靠近宁陵。

  主力则直扑商丘以北,击溃联军外围后贴近联军主力,待右路偏师集结后,展开决战。

  左翼以苦县、陈地的疑兵为主,他们佯攻阳夏,然后北上柘城,在柘城与承匡之间防御,阻止韩军北上和联军主力汇合。

  这也是分进合击的战略,适总算是明白了古时候作战为什么失期皆斩。

  在这个通讯完全靠马、消息传递速度最快一天二三百里的时代,分进合击战术用好了那就是一场可以载入史册的大胜,用不好就可能会成为笑话。

  可不用还不行。

  好在这是内线作战,宋国这些年的道路修的不错,粮食补给和后勤也因为在内线的缘故可以不用过多考虑。

  加上战役发起的时间是深秋,天干物燥,又无阴雨,正适合大兵团机动。

  围攻戴城的联军并不多,只有大约五千,戴城之中尚有一个旅的要塞守备旅。

  以一个步兵师加上三千骑兵突袭,只要不犯下太大的愚蠢,当无问题。

  只要戴城之围一解,急下承匡,联军主力会以为墨家要切断他们的后路,便极有可能让在阳夏的韩军北上拧成一团,让墨家吃不下。

  否则的话,若不分兵先断后,在商丘附近的联军可能会过早发现墨家主力的动静,便有可能向后溜,很可能歼灭战会被打成追击战击溃战,那样一来并不利于今后的战局。

  同时右路先攻戴城、承匡的部队也是留一后手,一旦若是诸侯联军发觉情况部队选择南下会和韩军,从阳夏退到许地,那么右路的这支部队也可以做出变动。

  到时候固然可能要变成兵力一比一的局面,可也只能打下去了,到时候右路这支部队就要迅速做出反应南下固城。

  届时,右路这一支便要做阻击,而

  请收藏:https://m.zpxs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