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一百一十一章:誓与金城比情坚(十)_大唐西域少年行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王霨言说南、北、西三处战况,眉头紧锁、长吁短叹道,“一上午便战死三百余健儿,受伤者不计其数,若非天降豪雨,金城危矣!而今云开雨收,明日吐蕃必将猛攻,诸公,计将安出?”

  “敢问元副都护,援军一事可有眉目?”骨咄支镇守的北门面朝大河,城外地形逼仄,不利军队展开,非吐蕃主攻方向,故沙陀部的折损并不大。

  “派出去求援的斥候尚无回音……”程元振对援军一事颇为上心,“某虽不懂军务,但在太子殿下身边也听过些变文,某记得曹孟德官渡大胜袁本初,靠得就是烧其粮草,不知可否效仿先贤,夜袭吐蕃军营?”

  “程少监此计甚妙!”元载大喜,“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不能指靠援军。以寡敌众,只能智取,吐蕃军远道而来,必携粮草,若能夜袭烧之,金城之围可迎刃而解。”

  见元载和程元振一唱一和,骨咄支面露讥诮之色却并不言语,北庭别将马璘意欲开口,却被王霨用眼色制止。

  “元都护所言不差,打仗还得靠自己的拳头!”高舍屯抢在王霨前面开口,“只是元都护、程少监有所不知,雪域酷寒,吐蕃人爱肉食,长于畜养牛羊。其行军出征,少携谷粮,多驱牛羊,凡有牧草之地,吐蕃军皆不愁补给。而今暮夏,湟水河谷至金城,草木正盛,沿途村落亦多存粮,吐蕃人不需为军粮发愁,其营中也无多少积粮可烧。”

  高舍屯的解释令元载老脸一红,程元振倒是不甚在意,叉手施礼,“某生于京畿,不知边情,让诸位见笑了。”

  “程少监不必自责。”王霨跨步向前,“夜袭敌营之策,实解困之良策,开元年间大败吐蕃,靠得正是胡服夜袭。今虽无军粮可烧,何不烧其攻城器械、掠其工匠?为守城争取时日。”

  “善!”高舍屯赞道,“昨日为打造梢砲、云梯,吐蕃军耗费大半天功夫,若能一举焚之,明日无虞也。”

  “暴雨方歇,烧的起来吗?”元载此刻方才想到气候是否合适。

  “某带有几罐猛火油。”王霨笑道,“守城或许不足,烧点军械倒是足矣。”

  “今日交战,吐蕃军梢砲折损甚多,后续却源源不断,想来昨日打造不少。”高舍屯抚须思索,“只是不知其囤积何处?”

  “制梢砲、云梯需伐木,吐蕃军工匠云集之地当离皋兰山不远……”

  王霨话未说完,堂外传来柳萧菲的声音:“霨郎君,吾已摸清吐蕃军囤积军械之地。”

  “霨军使好手段!”元载喜道,“不知何人袭营为宜?”

  “计从吾出,某自当仁不让!”王霨主动请缨,“劳烦元副都护、高副使点两队飞龙禁军、两队康居骑兵于某,今夜丑时,吾出东门杀敌!”

  “二百骑少了点吧?”高舍屯有点担心。

  “还望骨咄支叶护拨五百精骑相助。”

  “老夫亲率五百儿郎出城,与霨军使同进退!”骨咄支眼咕噜一转,慨然道。

  “吾亦请随霨军使出城杀敌!”马璘神情坚毅、恳切。

  “有劳骨咄支叶护、马别将!”元载肃然起敬,郑重施礼。

  “某到时会去南门盯着,以便随时接应霨军使。”高舍屯沉声道。

  “吾与高副使同往南门。”卢杞清楚自家弓马功夫上不得台面,出城偷营反为累赘。

  “愿三位马到成功,某得去禀告公主殿下一声。”程元振起身告退。

  请收藏:https://m.zpxs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