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52章:茶馆长谈_汽车黑科技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不得不说安宁是个非常善于交际的人,三言两语便把气氛搞活。笔・趣・阁www.biquge.info

  李凡愚和她闲聊了一阵,都是围绕着大赛的话题。她是一个很会聊天的人,很轻易的就把两个人之间的距离拉近。

  待到一壶茶水已空,才话题一转,说起了正事。

  她从公文包里掏出一个手册和一沓厚厚的材料,递给李凡愚,道:“这是公司对概念完善提出的意见和要求,希望你仔细的看一下。我个人为你准备了一些材料,都是关于设计方面的,你可以作为参考。”

  李凡愚粗略的翻了几下,那个手册倒是没什么,德国佬一贯的死板和墨迹。

  但是那一沓材料,却让他感到有些沉重。

  上面都是一些概念车设计的案例,有的是奔驰的,有的是其他品牌的。也许在外行人看来没什么,但是李凡愚知道搞到这些东西,是要付出很大力气的。

  经验,是最宝贵的东西,尤其是对于蹒跚学步的中华汽车行业。

  国外的车企,即使是在中华建立生产线,与国内的厂商合资生产,也不会把很核心的东西透露给中方。

  他们垂涎于中华巨大的汽车消费市场,碍于成本和政策,不得不与国内合作。但是另一方面,却想尽可能长时间的霸占这块蛋糕,不让民族的汽车工业发展。

  他们一边享受着中华市场带来的巨大利润,一边将华人企业当做可以随用随弃的苦力。

  而让苦力永远做苦力最好的办法,就是不让他们学会核心的东西。

  这就是国内总提到的――技术封锁。

  关于技术封锁,有个最典型的例子;十多年前,国内三大汽车厂之一的伊旗公司,与德国国民汽车达成了合资意向,替德方生产的风靡一时的桑坦2型轿车。

  当时德方开出的条件是与中方协同开发,但是当伊旗公司仿制桑坦2000的发动机进行逆向研发时,却被德方告上了法庭。

  最终德方胜诉,那款发动机也随之被扼杀在了摇篮里。

  从此之后,伊旗为德方做了十年的生产,国民汽车的产品在中华遍地开花。而伊旗,却完全沦落成为德方的附庸。

  李凡愚能想象的到,这份资料是有多么的来之不易。也完全能想象,安宁在奔驰做到现在的高度,所付出的努力和代价。

  他捧着资料,道:“宁姐,这合适吗?不会给你添什么麻烦吧?”

  安宁将茶具放好,避开了他的问题,笑道:“我注意你很久了,当时你们在慕尼黑获奖的消息传回国内的时候,可是让我开心了好久。你知道吗,这种大赛我也参加过。”

  李凡愚奇道:“可是在我们去慕尼黑的时候,我的教授说这是第一次有代表中华的队伍参赛啊。”

  安宁笑而不语,等了半天,才回答他:“遗憾的就是这一点,我大

  请收藏:https://m.zpxs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