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3章 明俸_大明太师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在咱们头上这位左都御史詹徽公,我可都还没见过呢。”

  都察院,这么闲的吗。

  陈云甫眨眨眼,有些不可思议。

  这么一说,这都察院岂不成个清水衙门了。

  不对,准确来说,清水衙门的是都察‘外’院。

  皇宫里的那个都察‘内’院可不是什么清水衙门,而是实打实的权力机关。

  这时候陈云甫才明白过来,自己这是把都察院给误会了。

  潜意识里,陈云甫总是把都察院和后世的检察院联系到一起,以为都察院要行使的实际职责很多,但现在看来,都察院唯一行使的职责恐怕不是对天下官员的监督职能,而是单纯作为一种党争的武器而已。

  这个外院受理来自各省地方的弹劾检举,然后经历司将这些弹劾收集起来送进位于皇宫的内院,交到那一群高高在上的监察御史手中。

  至于这些御史拿到之后,会如何向各自背后更大的党派魁首汇报,有或者如何进行党同伐异的攻讦争斗,那就和他们这个外院没有任何关系了。

  因为都察院本身并不具备侦办案件的权力。

  都察院能拿到手里的只能叫线索,线索只有经过侦查和事实验证后才能叫证据,查证权在刑部呢。

  御史们捕风捉影,刑部的司官跑断两腿,朝堂打成一片,皇帝从中取利,平衡各方的同时稳定统治结构。

  这大概,就是都察院本身存在的唯一价值了。

  想到如此,陈云甫满腔的斗志稍稍有些退却,他兴致勃勃而来,还以为能参与到即将发生的郭桓案中呢,可如今一看,这郭桓案和他怕是没什么关系了。

  除非,都察院拥有独立的侦讯权和自己的一套侦讯班底!

  可这种事也就只能想想了,陈云甫自己都摇头。

  此事和邵质说可没用,别说邵质了,就算和那位未曾蒙面的都察院左都御史詹徽说也办不成。

  除了朱元璋。

  陈云甫可没那么不知好歹。

  还是老老实实干好自己的份内事吧。

  别看都察院闲的生疯,但薪俸却是不低。

  “年俸二十两,其中十两给的是现钱,十两拿实物折抵。”

  听到这个数值,陈云甫一度以为自己听错了。

  “那么多?”

  明朝的官员俸禄情况一直为后世人所诟病,因为觉得实在是太少了。

  比如最低的从九品官员,每个月只能领取五石大米或选择年俸二十八两。

  但真的低吗。

  先不说明初的物价贵贱,先说五石米的月俸。

  明朝一石约合九十四点四公斤,五石便是九百四十斤重。

  如果这个从九品的官员是一家五口的情况下,那么每个月能吃掉两百斤米吗,就算能,余下的七百多斤完全可以拿到市场变现。

  这便可以卖得二两余银子。

  吴敬梓在《儒林外史》中写了一个桥段,范进的岳父胡屠户一日可卖一头猪,赚一钱银子。

  一

  请收藏:https://m.zpxs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