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358章 努力造船,传播文明_大明太师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辽阳大营,太师在上,下官请求留任辽州。”

  陈云甫嗯了一声又看向王弼,后者就挠头:“太师,俺回南京。”

  对这个回答,陈云甫倒是一点不意外,毕竟两人的身份情况不一样,各自的考虑也不可能一样。

  王弼是蓝玉的把兄弟,他当然不可能在辽州待着,跟常茂混能有去蒙州跟蓝玉混更舒服?

  至于俞以丰。

  没人比他更懂辽东的政务民生,他留下,辽州建制之后,常家王朝的政权成立,俞以丰绝对是第一任首辅。

  也可能叫宰相,不管什么吧,俞以丰会成为辽州政权的第一臣。

  这不比他回南京舒服的多。

  为了家族的未来,俞以丰做出了最正确、最恰当的选择。

  不过陈云甫还是问了俞以丰一句:“不再考虑考虑了?”

  回到南京之后,按照这些年俞以丰的功劳,加军政院行走是板上钉钉的事,说不准将来,也能混一个九州王。

  俞以丰明白陈云甫的意思,笑着摇头:“太师,下官确实对这片土地已经有了感情。”

  留在辽东,既有对未来利益的考量,也确有一份感情在。

  利益,并不是一切,俞以丰也不是一个野心太大的人。

  陈云甫含笑点头:“好,既然你已经决定了,那本辅也不多劝,只是委屈你了。”

  “下官能有今天,都是太师的恩赐,哪里还能言委屈。”

  陈云甫笑笑不复多劝,当晚留在广宁,和二人吃了一顿不算丰盛,但气氛非常热闹的晚宴。

  转天一早启程,先后视察了宁远和锦西,最后在望海台眺望辽东湾。

  “咱们可以从这乘船东渡,直接抵达连云岛,在盖州坞口下渡。”

  俞以丰说道:“这几年,辽东的海运越来越便捷,省却了很多的脚力时间,很多河北的商人,都从平津来辽东经商,往来很频繁。”

  陈云甫欣然同意,就是杨士奇有些担心。

  “海上风波恶浪,没有陆地安全吧。”

  千金之子坐不垂堂,人要是到了大海之上,那可就是把命交给了老天爷,虽说辽东湾多年没出过什么大的风暴,可这事谁能说的准。

  “那么多靠海吃海的渔民都从不出事,怕什么。”

  陈云甫知道杨士奇这是关心自己的安全,不过还是坚持己见,在望海台登上了东渡的海船。

  “这是福船吧。”

  “是。”

  俞以丰应声道:“福州船厂的图纸,现在辽东有三个主要的造船厂都在生产,两年大概可以下二十多艘,全船可容纳水军两千四百人,配备脚弩、船炮还有投石机等多种远程海战利器。”

  “这是咱们国家的瑰宝啊。”

  陈云甫站在船头,爱惜的抚摸着船身,啧啧称叹:“《旧唐书》中,阿拉伯人第一次乘船自天竺登陆广州,将可以远航的海船图纸带来咱们国家,从此有了广州通海夷道,有了泉州、广州市舶司,随后就有了福州船厂。

  从那之后,咱们先人的足迹踏上了阿拉伯和东非,也让咱们的先人知道了这天地苍穹到底有多大,先人的辉煌传承到咱们这,咱们可不能给先人丢脸啊,一定要把造船业和航海业发扬光大,要努力造出比阿拉伯更大、航行更远的海船。”

  阿拉伯这个地名俞以丰倒是不陌生,知道是天方,倒是这东非?

  “昆仑奴生存的土地。”

  陈云甫遥望万里无垠的海面,视线的尽头苍穹和海面连成了一条线,让人分不清楚。

  “那片土地上,盛产黄金和各种矿产,和天竺国一样,有着丰富的物饶和廉价的人力。”

  诉说着,陈云甫拍了拍俞以丰的肩头,笑道。

  “但是那里落后且愚昧,都是一些未开化的蛮夷,需要咱们去传播文明。”

  俞以丰便跟着笑了出来。

  “是啊,我们是天朝上国,有义务去给他们带去文明。”

  那一天会来的。

  请收藏:https://m.zpxs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