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363章 席卷全国的编制改革_大明太师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会不会导致地方布政使司权力过大?”

  “精简政务机构,有利于政策的通传下达,是好事。”

  陈云甫说道:“只要保证军政分离,互不干涉影响这条原则,就不会出现什么不好的影响,除了都司和按察使司要取消之外,中央部、寺、司、院连同地方布政使司的职权也会精简和细分,士奇,你来和大家伙介绍一下吧。”

  被点了名字的杨士奇应声,不过没有站起来,这已是现在军政院开会时的一种习惯。

  大家坐着说就成,没必要通过起身来表现自己的谦卑态度。

  “太师、诸位同工,按照太师的指示,这段时间我们通政使司和吏部一道讨论了中央直属各部、寺、司、院和布政使司的职权精简细分事项。

  以往,慢说一省,便是一个县,都有各种令人眼花缭乱的职衔,这次精简,就同当初的九品十三级是一样的,为求一目了然,政令通达。

  早前,中央衙门为六部五寺一院一司,将来将会全部改成部。

  而通政使司将和原五军都督府通政使司合并,并入军政院,更名为军政院办公司。

  户部将被拆分,管理丁口、户籍、田亩、赈灾的清吏司合并为户政部。

  原负责征税、国库度支、财政审计、立项清算的度支司合并为财政部。

  兵部不再负责军队的粮饷发放、军事文书命令,将只负责清点兵额名册、征兵等工作,边军和地方不再允许私自征兵补充缺额,不更名。

  刑部职权不变,司掌国家打击犯罪行为,看管国家在监劳动改造罪犯的职责,不更名。

  礼部和鸿胪寺合并,将只负责国家的外交、宗藩国礼仪往来等行动,更名为外交部。原祭祀天地、国家节日大典等工作交由军政院办公司。

  吏部也将被拆分,原吏察职责将和都察院合并,成立监察部。

  原负责官员升调、任命的司封司、选封司、考功司合并,成立政务部。

  另,国子监和翰林院业已合并,成立中央行政學院,原御前司兵仗局、工部火器局會合并成立国防军工建设學院,除此两学院外,还有中央军事学院、工业及社会科学院、海航海事学院,各省的省立、府立、县立学院,中央增设教育部。

  原大理寺改成审刑部,负责涉及国家三品以上官员、影响十分重大案件、死刑的审断。

  原太常寺、光禄寺、太仆寺全部取消编制。

  另外,国家增设税务部,直接领导各省都司改制后的税务司。

  如此,中央直管衙门将为十个部,一个办公司。

  各省的机构将严格按照中央各部权属职责进行改制,设置对应的职权衙门。

  中央设部、省设司、府设局、县设所,乡镇设专员。”

  部、司、局、所,这都是大明朝时期有過的机构级别名称,即使是后世用的级别,也都是从明清这么一点点传承下去,不是凭空发明创造出来的,所以,一点也不违和。

  “经过新的精简和职权细分后,各省府县各司其职,各办各的差事,大家各管一摊,严禁横插一手。”

  “另外,日后地方布政使司不再设左右,仅设布政使一人、副使四人,取消左右参政、左右参议等职衔。

  各府设知府一人,参知两人,取消同知、通判等职衔。

  各县设县令一人,无副职,取消主簿、掌簿等职衔,各县县令不许再配置师爷、刀笔吏,可从县通政所选秘书一人。

  重新划定相应的职权及机构后,哪一块出问题,就由其主管官员负直接责任,未免懒政,当官员升迁调动的时候,继任的官员如果发现前任官员任职期前有棘手问题没能解决的,可以拒绝接任,拒绝接任后,前任不得升调!

  一句话,责任跟终身,谁想懒政殆政荒政,就一辈子别想升迁调动!”

  殿内一片寂静,对视间都看出了彼此眼中的惊骇。

  这么一改,权力中央是下放了不少,但责任也加了不少。

  给你们放权,但你们要是办不好事的话,责任终身制,你跑都跑不掉。

  请收藏:https://m.zpxs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