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472章 史无前例的国家工程_大明太师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出了个新东西,是给马车用的专用轨道。”

  “马车的车轮在轨道上通行,这样可以大大节省马匹的力气,它便可以拉动比原先载重量超过四到八倍的货物且行进自如。

  孤去看了,效果还是不错的,就是造价有些昂贵,用铁铸成的轨道,每一里地,就需要大概六万斤的铁,而眼下一斤铁,十五文。

  也就是说,每一里地仅铺设轨道的造价就高达九百两。

  南京府做了一份规划,仅南京城内的六条轨道全长就长达一百二十里,需用银十万八千两。

  可南京的货物哪里是南京自身生产的,这都是从外省地方运进南京来的,漕运或者陆运,漕运的河道疏浚、陆运的京道扩修这两项工程还好做一些,可要是说铺设一条甚至多条从南京往地方的马车轨道,这笔数字,太大了。

  仅用料钱就昂贵到天文数字一般,还有工人的工钱、日后维修的费用。

  铺设一条跨府乃至跨省的马车轨道,就意味着朝廷要将驿站沿着轨道来设立,以期保护轨道,防止铁轨被百姓熔断偷盗。

  孤没看过预算,但心算了一下,南京离着北京得有三千四百里吧,一里地连料带工大概是一千一百两,三千四百里地,三百七十万两,不现实啊。”

  杨士奇一直默默听着,起初是不明白陈云甫说这事的原因,但听到后面逐渐懂了,不过没急着开口,只老实听着陈云甫继续向下说。

  “轨道马车,可以让运力翻四倍到八倍,也就意味着可以让运输的效率提高四倍到八倍,这是个什么概念,孤可以让西北的盐价控制在十文钱一斤,可以让云贵的粮价控制在五文钱一斤。

  可以让所有穷的地方都富起来,不是他们兜里的钱变多了,而是物价变低了,吃饱穿暖这个最基本的生活保障是可以实现的。

  士奇,你说这件事和开疆辟土比起来,哪个才是真正的功盖万古?”

  杨士奇不假思索的脱口而出:“若如此,大王之功,倾三皇五帝、秦皇汉武加在一起也难以望其项背。”

  “孤就快四十了。”

  陈云甫一直闭着眼,只是搭在椅子扶手上的手指不停敲动着,显示出陈云甫此刻的心并不如面上那般平静。

  “十年前孤和姚广孝说过,孤要创一个大世出来,孤那么年轻,一定可以实现,但一晃十年过去了,孤想想,孤也没立什么了不得的功绩啊。

  国家还是这个国家,除了金银多了些还有什么,国土反而比十年前还小了许多,孤说,孤不追求中州国土面积的大小,只在乎中州到底强不强大。

  现在,孤看到希望了,看到让所有中州百姓全部富起来的希望,虽然很难实现,但有希望总比没希望的要强。

  事在,人为啊。”

  杨士奇目光炯炯的看向陈云甫,心里已经完全明白了后者的意思。

  你说陈云甫岁数大了之后好大喜功也罢、忧国忧民也好,但这件事,陈云甫要做,还要做成!

  覆盖全国的铁轨工程!

  这可是比重建一座万里长城加一个大运河还要浩大的工程。

  什么罪在当代、利在千秋,这件事做成了,中华民族的史书上,陈云甫这一页最耀眼!

  甚至有可能,陈云甫一个人的篇幅将占据整部中华史的半壁江山!

  只靠中州,这个工程不可能实现,哪怕再过三十年、五十年也不可能实现。

  陈云甫怕自己看不到那一天。

  杨士奇站起身,撩袍拜在地上,额头紧紧贴于地面之上,声音洪亮而坚定的说道。

  “大王要做的事,一定会做成,臣愿为大王之伟业,肝脑涂地。”

  “这可不是几百万、几千万两的小工程,而是几亿乃至几十亿两的花销,需要几千万的民夫劳力,这伟业真能成?”

  杨士奇昂起头,一字一顿用最坚定的语气说道。

  “事,在,人,为!”

  请收藏:https://m.zpxs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