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一三零章 死有余辜_日月当空照中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旨到之日自尽,福王府、德王府所有金银田产财富,全部抄家充公。

  同时撤销位于洛阳的福王藩国和位于济南的德王藩国,福王世子朱由松、德王世子朱由枢及两藩子女后人,一律在宗人府皇家玉蝶之上除名,从此削籍为民。

  福王府直系三代之内的亲眷子女,有爵的革除爵位,有官的免除官职,全部充军云南,由云贵总督朱燮元会同如今刚刚袭封不久的黔国公沐天波,商议编管安置。

  德王府直系三代亲眷子女,则充军广西,由两广总督王之臣编管安置。

  至于王府的官吏奴仆下人们,除非有立功赎罪表现,其他全部按律论罪,随同流放云南或者广西边地,就当是提前从北方往南方移民了。

  圣旨一出,自然是有人欢笑有人哭。欢笑的当然是两地的士民百姓,而痛哭的自然是福王和德王的亲眷子女。

  崇祯皇帝当然知道这其中有很多人是无辜的,是冤枉的,也是可怜的,毕竟目前还算繁华的中原,押往眼下还是蛮荒边地的云南与缅甸交界,或者广西与安南交界,其中的很多人恐怕很快就会因为水土不服或者疾疫而丢掉性命,但是对如今的崇祯皇帝来说,留下他们则会给自己制造更大的祸患。

  历史上,崇祯年间,河南府连遭大旱、蝗灾和饥荒,老百姓吃完树皮吃草根,吃完草根吃观音土,甚至一度到了易子而食的程度,而福王朱常洵一家却无动于衷,照样美酒美食、笙歌燕舞,过着他的奢华生活,不肯拿出一粒米救济饥民,在他看来那都是远在北京的那位皇帝的子民,饿死多少都与他无关。

  为此,河南百姓军民对福王一家简直恨之入骨,连带着对大明朝廷都变得极为厌恶,李自成乱军一到,老百姓倒履相迎、群起响应。

  崇祯十三年冬,李自成率领大军攻破潼关东来,很快就打到了洛阳城下,前来救援的河南总兵王绍禹,带着一支东征西讨、疲于奔命的疲惫之师,奉命进驻洛阳,帮助守城。

  河南参政见王绍禹所部缺衣少穿、士气低落,就到福王府中请求福王拿出一点钱粮,犒赏远道而来的将士、鼓舞士气,结果福王不予理睬。

  几天之后,李自成率军亲至,洛阳城被围的水泄不通,饥寒交迫的守城明军缺粮缺饷不肯出战,而围城十数日后,城内饥民得不到任何救济,遂有逃兵伙同饥民,抢下城门,投降了闯军,洛阳城随之陷落。

  福王自然也没能逃得出去,很快就被抓住,并当场被杀。而且闯军士兵杀了福王之后,因其肥胖多肉,将其与鹿一起煮食,号称“福禄宴”。

  福王妃邹氏及世子朱由菘,在王府部分卫士保护下仓促出城,逃亡怀庆府。

  而富丽堂皇的福王府,也随之被农民军付之一炬,其中数不尽的金银钱粮,

  请收藏:https://m.zpxs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