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九四一章 蒙古卫所_日月当空照中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拥有一定的自保之力。

  然而他们不知道的是,不管是曹文诏,还是刘肇基,甚或者是河中巡抚孙传庭等人,对于他们想要在草原上修筑城堡的想法,不仅不反对,而且都表示了支持。

  只是安远伯曹文诏的朔方镇守府,正在后套平原上的中心地带(后世内蒙古巴彦淖尔市的磴口县以北),即黄河几字型的西北角上,修筑朔方堡。

  而刘肇基的九原镇守府,正在依托包克图(后世内蒙古包头市)的土城外一片高地上另外修筑九原堡,都没有多余的人力、工匠和资源,来全力支援他们。

  包括河中巡抚孙传庭、河中镇总兵官贺时雨以及河中都指挥使李昌龄也只是口头支持。

  自从鄂尔多斯诸部蒙古人离开河套之后,孙传庭等人,就开始在河中的东胜城等地以工代赈,督率河中地区的大批军民百姓,修筑东胜前后左右中五卫的卫城。

  新建的东胜五卫,主要是用来迁移和安置原来属于延绥镇的大量营兵和榆林卫沿边三十六堡的世袭卫所兵们,以及随军北迁边外河中的原延绥镇营兵家属和榆林卫世袭的卫所军户们。

  其中,孙传庭以东胜卫的旧址故城,即后世内蒙鄂尔多斯市,作为东胜中卫的卫城,同时成为河中巡抚衙门与河中镇总兵府的驻地。

  同时,孙传庭以原延绥镇东路边外的原东胜右卫旧址,即十二连城(后世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重建东胜右卫治所,并以重修后的十二连城古城,为东胜卫右卫的卫城所在地。

  此外,以原榆林卫的卫城榆林城,作为新建东胜卫后卫的卫城所在地。

  那些出身榆林卫军户却又不愿意将家族北迁边外的陕北将门世家,其家族的军籍,则继续编入设在榆林城的东胜后卫。

  比如尤世威家族、王世钦家族、侯世禄家族等等,这些出身榆林卫将门世家的人物,其本人并不在原来的延绥镇,即现在的河中镇做官,而且都是身居高位的将帅,对于这些人,别说是孙传庭了,就是崇祯皇帝,也不会硬要这些人将其世居在榆林的家人和族人,迁到长城以北去。

  除了在河中重置东胜中卫、右卫之外,河中巡抚孙传庭、总兵官贺时雨、都指挥使李昌龄等人,还在洪武年间东胜五卫初设之时的东胜前卫旧址,即后世乌拉特前旗旗府所在地西山咀镇一带,以工代赈重修堡垒,作为东胜前卫的卫城。

  在东胜左卫初设时的卫城所在地,即后世内蒙古鄂尔多斯鄂托克旗所在地,重建了东胜左卫,用来迁移和安置定边、靖边、横山等地的墩堡营兵与卫所军户。

  虽然河外的达拉特卫、杭锦卫、乌拉特卫,同样隶属于河中都指挥使司节制,但是与河中都司下辖的东胜五卫比起来,地位显然就差得远了。

  因此,当东胜

  请收藏:https://m.zpxs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