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章 老祖宗_关东异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老祖宗的,就要算营桥府的大败二败了。为啥叫大败二败呢?就是大败家子二败家子。钱多到啥程度咱不知道,反正就是实在无聊了,哥俩就叫俩伙计:“你俩今天别干活了。”指着桌上面放的一箱金条说,“把金子都给我锉成铁沙子大小,我和你家二爷一会拿洋炮打鸟去啊,快点,等着用。”就这么嚣张跋扈!有啥招。你说到底得有多钱?我想现在的煤老板也不敢这样玩吧。有钱就这么任性。咱家祖上的老辈可不会这么干,但气场也绝对过人。那一年老祖宗驾鹤西游。祖太爷给老祖宗办丧事,那叫一个阔。不收礼金,大办流水席七七四十九天。二十一道硬菜管吃管添,只要你捧场到点开饭你就来吃。对棚的吹鼓手,殡葬的吹鼓手三九天光着膀子干,谁干过另一方马上赏钱。还有下面的和尚老道尼姑据说祖太爷有能耐,在哪还弄来了一群喇嘛反正是谁能超度都来比量,只要老祖宗能上天堂就行啊,管他谁呢。那看热闹的蹭饭的,人山人海啊

  到了第七七四十九天起灵了,老祖宗得落叶归根啊,必须回山西太原府。老人说那时候有火车了,不管有没有吧!马车那是肯定有了吧。不行,不能用车拉,不够排场啊,用人抬。三十二杠。什么叫三十二杠?就是用三十二根胳膊根粗细的圆木棒子,在事先捆好的棺材预留的绳套里一穿,一头俩人抬着。三十二根杠子就得六十四个人抬着。还得有最少十个人做预备,一旦哪个人磕磕绊绊有个闪失,马上有人替补。再加上前边开路的;哪地方有障碍大队人马过不去的;都要提前探路和清道。这个声势,前前后后一百多人。就要这个派头。这边灵柩一起,六十四个棒小伙子抬着金丝楠木大棺材,后面满满地五辆大车拉着陪葬品浩浩荡荡这才出发。这边丧魂锣一响马上有人骑快马到五里路以外通知下一伙抬众(抬棺材需要众多的人,所以简称抬众,东北话)的人准备接班。过去有讲究,棺材不能落地。开路的人一般都得提前好几天到下一个换班地点找人。不能棺材到了没人接班啊,也不能总用那两伙人啊。一般都是抬完一次就拿钱走人。不可能最后再从山西往回带这一百多人回东北吧。所以一般都是提前三四天到下一个地方找来七八十个壮汉接班。就这样走几里路换一批人,一直抬到了太原府。这算是把老祖宗侍候到了归天。

  前前后后折腾了小三月,老祖宗的丧事算是落下帷幕。春暖花开,祖太爷接管了家业。

  在新鳌镇有条河,叫杨柳河。河两岸黑乎乎的好地都是祖太爷的。河北岸是村落。为防止涨水,在老老年间儿先人就修了一座堤坝。祖太爷每年都要修堤筑坝。确保佃户村民们不受水灾。

  清政府征地修桥,非要断了堤坝。祖太爷那个年头就当起了钉子户。说啥也不让政府把堤坝挖断。最后官司打了三年,还是那句话,民不和官斗。最终大坝被挖断了。阴阳先生说那是一条土龙。能保王家风水,决不能动。可还是让人动了。祖太爷把官司都干到了北京,那钱花老了,也没遂愿。一股急火得了中风。从此是语无伦次,卧床不起。我太爷是四处寻医问药也没给治好。

  请收藏:https://m.zpxs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